他是《明月几时有》里香港大营救的关键人物
书评君小Tips
闲暇时不知道看什么书?点击“书单”给你推荐
安静时不知道如何修心?点击“氧气”读点书吧
寂寞时不知道如何排遣?点击“文化”查看文化动态
▽本期关键字▽
香港大营救
近日上映的电影《明月几时有》,相信不少人已经看过,该片以香港抗日史上的真实事迹为蓝本,讲述了小学教师方兰和她青梅竹马的男友李锦荣、游击队长刘黑仔等人在被日军占领的香港顽强抗争的热血故事。而影片中也讲到了1941年香港大营救事件,营救香港退回大陆的文化人,其中有一个关键性人物,那就是潘静安先生。
无独有偶,许礼平先生的新书《旧日风云二集》就提到了香港这段特殊的历史。讲到了潘静安先生的故事。
许礼平 著/生活·读书·新知三联书店/2017年1月
陈恭尹曾谓“世间何日不风云”,许礼平将这“风云”讲成故事。这些故事中,不仅有深藏功与名的香江潜龙潘静安,还有“乐夫天命”的傅抱石,结缘中国艺术的苏立文,身负传奇故事的神医柯麟;这里还有“同画异幅”的真相,有圆明园《寒食帖》流传经过,当今拍卖乱象……许礼平通过所藏的一幅幅翰墨书画,考证与它们有关的人和事,内容有趣而颇多掌故。对香港文化、历史感兴趣,和想了解民国史的人,可做一读。
一醉隐然开霸业,谁言儿女不风云。今天就为大家摘录许礼平先生笔下的潘静安先生。
许礼平
一九五二年生于澳门,祖籍广东揭阳。雅好翰墨,又嗜收藏。以编辑出版为事业之志,以文物搜集为养志之需。早岁于东瀛编纂《货币书目知见录》、《中国语文索引》,上世纪七十年代为香港中文大学编《中国语文研究》,八十年代创办问学社、翰墨轩,九十年代创办《名家翰墨》月刊、丛刊。现为香港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总编辑。
事了拂衣去 深藏身与名
——记香江潜龙潘静安
我是冷摊残客,也即是捡古旧破烂的人,对于往昔,事无大小,都是多所关心的,尤与港澳有关的事物,及人们有意无意间有所忽略的人物。
香港有位神秘人物,叫潘静安,他是中共中央调查部驻港负责人,是周恩来的心腹。
当年许多大人物,都要靠近他,倚赖他。现在国人,对这个名字却非常陌生,笔者过去也是偶闻其名,而印象模糊。
直至十多年前他过世了,侠老(李侠文)才与我谈起,说:
“
潘静安是共产党干部中的稀有品种,可以说是绝种了。
”
侠老一语清隽,味似六朝。只是这话太简,是要诠释的。这令我留意潘氏,当时就曾东寻西找,竟一无所获,始发现几乎没有什么文字记录。潘氏竟能做到如此隐蔽,更令我产生缀辑其生平的兴趣。后来,在《大公报》读到侠老一篇《潘静安情系香江》,那文章的调子、措辞和内容却是四平八稳,“出诸口”和“出诸手”是如此不同。侠老在公开场合素来稳重,见诸报刊的白纸黑字,更是小心翼翼。而私下交谈,非常坦诚,其爱憎分明,喜怒形之于色。观其文而相较其言,当中就有顾全大局和私下谈心的分别。读者读完本文会有所体会。
其实笔者也多与潘公身边不少朋友相稔,但却无缘与潘公面识。潘公实在太低调了,完全隐身于一般人视线之外。总觉他是汉朝的“大树将军”冯异,能“独立大树,不夸己绩”。即使稔熟的朋友,对他昔日的惊天之作也是知之甚少的。
笔者和他总算有点翰墨之缘,藏有一轴他的行书诗卷。那是书赠金老总尧如的。金在一九八九年后移居美国前整批藏品转让,其中一件就是罕见的潘公法书。此后我对潘公的崇敬,也只是多凭此卷而系以想象。所谓生得同时,憾无一面,奈何!
以下且略述潘公的生平:
潘公名静安(一九一六—二OOO),初名桢干,亦作贞幹、贞干,又名柱,别署子固,斋号静居,以潘静安一名最为人所熟知,而偶亦写作潘静庵,又由于天灵盖上毛发稀疏,遂有“光头潘”之雅号,而友朋多尊称“潘公”。广东番禺(一说南海)人,一九一六年十月十五日出生于香港。其尊翁潘健康,早年参加革命,二十年代在港岛荷李活道及湾仔轩尼诗道开设名为健康学校的私塾,自任校长。校训是“勤、朴、和、敬”。见过潘健康而尚健在的人恐怕只有香港老左派吴康民了。
吴老记忆中,当年其父亲吴华胥与潘健康相熟。吴家住深水埗北河街,吴康民六七岁时,就读于潘健康在九龙深水埗开设之私塾南方书院。这家书院算是半卜卜斋,上午教《四书》《五经》,下午教英文、数学。潘校长肥胖,常穿短裤坐守校门口,学生上学,在门口要先背诵昨日教授的《论语》《孟子》《大学》《中庸》《诗经》或《秋水轩尺牍》之类课文,背诵不出或背错、背漏之童子,戒尺伺候。吴康民被打手心几次,也就死活不肯上学,要转校了。(附说:吴康民之尊翁吴华胥,系大革命时代的共产党员。一九二五年周恩来派吴华胥到惠来改组国民党县党部。一九二七年吴华胥被悬赏四百银元通缉,因而全家与郭沫若一起亡命香港,吴再奉命去暹罗,在当地又因从事革命至被递解出境而重临香港。新中国成立后回内地,曾任汕头市政协副主席。
潘静安生而早慧,髫龄尝问学于罗落花,才九岁已学治印。罗尝撰《落花读玺记》,谓潘“抱《说文》《金石索》与诸家印谱相与共寝食”,赞扬潘桢干印艺,载之于《健康学校校刊》第二期(一九三O)。而该校刊第二、四两期还先后刊出潘桢干(静安)的书法,篆、隶、楷、行各体兼备,且得当时名儒称许。潘才十三四岁已敢为老前辈所写的书作跋,刻印之余,兼画西洋画。(见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六日潘静安与钱舜玉谈“关于刻印”)
一九三六年,潘静安二十岁,远游沪渎,会诸时贤,出示十六岁所为作品,时人有“绝学延绵或可论”誉之。次年从易大厂游,得其书法篆刻真传,易誉其印可当牧甫(黄士陵)半席。潘一生艺文学养,实肇基于此。叶恭绰、陈运彰等艺坛名流当时都为潘桢干篆刻题字,以资推重。
尽管沪渎名流对潘的篆刻艺术大加推许,而潘却不甘于这方寸间之艺事,尝刻一朱文方印,其文曰“雕虫篆刻岂吾之志哉”,那是别有抱负了。
三十年代的上海,是革命大洪炉。潘静安秉受乃父影响,表面上赴沪从事艺文活动,周旋于易大厂、叶恭绰诸名士之间,实为参与“杀头”之壮举。
抗战军兴,廖承志掌八路军驻港办事处,已加入共产党的潘静安受命出任机要秘书。潘日夜参与办事处诸公事,如保卫中国同盟接转华侨、港澳同胞汇款和捐献物资等工作。而私人生活方面,潘还是离不开自幼喜好之艺事。凌晨一时开始,人家已然酣睡,潘则开始干自己喜欢的写字、刻印,直至三、四时才就寝。潘认为须如此认真用功,夜以继日数十年工夫,付出劳动、时间、精力,才能有所成就。(见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六日潘静安语钱舜玉)
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,山本五十六遣机偷袭珍珠港,太平洋战争爆发。日寇同时进攻太平洋上的英美属各国。次日,日本空军袭九龙,陆军攻新界,旋攻入九龙,直迫港岛。圣诞节前夕,传闻余汉谋部(余夫人时在香港)已开入新界拟驱逐日寇救港,伦敦见势不妙,深恐中国军队入港会影响将来回收之困难,所谓请佛容易送佛难也,即命令港督杨慕琦宣布无条件投降,以备他日胜利时可重占香港。其时大批左翼文化人士、民主人士在港,遭此突变而身陷险境,人人自危。这批文化精英正是日军诱降捕杀的对象。
就在十二月八日当天,延安中共中央、重庆中共南方局书记周恩来迭发特急电报与廖承志、潘汉年、刘少文:“许多重要民主人士、文化界人士滞留香港,他们是我国文化界的精萃,要想尽一切办法将他们抢救出来。”廖公与张文彬(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副书记)、刘少文(中共港澳工委兼中央交通处港澳处处长)、尹林平(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政委)、梁广(中共粤南省委书记)等具体组织此一抢救工作,紧急动员港九地区各级党组织和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全力以赴,开辟交通线,接应、护送这批文化人士。连贯、潘静安与黄施民到骆克道一三O号秘密联络点,听取中央关于抢救的指示,并研究对策。此时黄施民就把陈文汉等三人的关系交给潘静安。(见黄施民一九八四年六月在广州座谈会上的发言)
潘静安当时是八路军驻港办事处机要部门主管,半公开的办事处设在中环皇后大道中十八号二楼,另一个秘密办事处则设在利舞台旁边的耀华街。潘在秘密办事处办公。办事处的公章、信笺,以及朱德、叶剑英的印鉴都由潘保管。而耀华街的办事处与中央、周恩来往来电报频仍。潘静安用“小潘”代号,与以“胡公”为代号的周恩来(大概周曾留胡子,也曾化名“胡必成”,因用“胡公”)电台联系,请示汇报。一九四六年潘到重庆向周恩来述职,邓颖超见到潘说:“小潘就是你呀,我以为你还很小呢,原来这么大了。”
廖公与连贯、乔冠华这几位头面人物先行离港(一九四二年一月),回内地与相关部门部署工作。而整个抢救工作就交由刘少文领导小潘负责。到后来(四月)刘少文也撤离了,整个重担就由只有二十六岁的小潘扛起。当时只留梁广领导约三十个共产党员在香港战斗。
小潘不负所托,整个营救工作,花了半年时间,冒险犯难,通过水路、陆路各方式,历尽艰辛,抢救出大批文化精英、民主人士及其家属,还有国民党重要将领家属(如第十二集团军司令余汉谋夫人上官贤德)、英美军政人员共八百余人,竟无一纰漏,真乃千古奇迹。此役除了林庚白被日军误杀牺牲外,所有要抢救的人,都抢救离港。《华商报》邓文钊是被营救者之一,后来重修房子就取名“静安居”,用作纪念潘的功劳,而题匾的“何柳华”则是廖承志长征时的化名。茅盾赞扬这个行动是“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,影响深远”。后来中央去电嘉奖,由当时领导抢救工作的粤南省委书记梁广向潘等传达,电报表扬了潘柱、黄施民、陈文汉三位功臣。而自此一役,小潘甚得周器重,变成周的嫡系,被授予模范共产党员称号。
编辑 | 罗婉 陈子澜
亲可能,还会对以下内容感兴趣
点击文字获取相关内容
梭罗200年诞辰|重读《瓦尔登湖》,去星空垂钓 | 三封家书,父致子的希望之书 | 韦力:我藏书是为了把书更好的保留下去 | 书房行走,其乐无穷 | 李一格:对世界的探索要在最年轻时完成 | 80年前,这座古老的建筑惊奇了梁思成夫妇,也惊动了世界 | (福利)第二届中国最美书店周正式开幕啦 | 《深港书评》特别奉献,那些年,我们为香港名家画过的肖像
深港是起点 书评是风帆
这里是《深港书评》
如需合作或转载,请联系后台